[Audio en chino]
Escuche en nuestro podcast el reportaje «El legado artístico y humano de José Venturelli: el pintor chileno amigo de China», locutado en chino.
El pintor chileno José Venturelli (1924-1988) representa no solo un maestro sino también un artista que traspasó las fronteras dando a conocer su visión de lo humano a partir de sus derechos y dignidad. Sus ideas se expresaron en grabados, dibujos y vitrales pero, sobre todo, en la pintura muralista. Si bien a lo largo de su carrera transita por distintas técnicas pictóricas, fue la influencia oriental y, especialmente, el uso de la tinta china lo que le permitió ampliar su visión de la técnica e incorporar nuevos elementos, sin perder nunca la fuerza de la expresión figurativa y la representación de los paisajes más diversos.
Transcripción del audio en chino:
何塞·万图勒:来自智利的中国朋友
何塞万图勒(José Venturelli)不仅仅是一位智利壁画大师,更是一位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他通过追求人的权利和尊严表达了对人性的看法。他的这些观点在雕刻、绘画、彩色玻璃,尤其是壁画中得到体现。尽管纵观整个职业生涯,他运用了不同的绘画技巧,但是东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水墨的运用扩宽了他的技术视野,在其创作中添加了新的艺术元素,从而使他能够更有力量地再现多元景色。
莫妮卡·阿乌马达 Mónica Ahumada
智利技术大学 Universidad Tecnológica de Chile
在何塞•万图勒逝世三十年后我们再来纪念他,意味着我们要重新认识这位特殊的艺术家兼中国通,以及他对中国新一代艺术家产生的深刻影响。何塞•万图勒的知识背景使他的足迹遍及各大洲。除了智利和中国,他先后在巴西、墨西哥、古巴和瑞士居住过。
于对智利民众的团结友爱,墨西哥捐建了一所学校,并且由墨西哥壁画大师大卫·西凯罗斯(David Siqueiros,1896年12月29日—1974年1月6日)亲自在奇廉绘制了“杀死入侵者”的壁画,当时何塞•万图勒是他的助手。这次经历让他面对面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墨西哥壁画大师。由于这幅壁画的机缘,两位艺术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日后他们身处异国,联系甚少,这份情谊陪伴了双方一生。
作为一名年轻的艺术家,万图勒有很强的求知欲。他曾经获得了一项奖学金,可以前往巴西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绘画技巧。从那时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就慢慢展开了。1950年,他为秘密出版的聂鲁达《漫歌集》绘制插图。后来,他前往墨西哥,加入墨西哥壁画流派,与朋友大卫·西凯罗斯团聚。也是在墨西哥时,他与德里亚·巴拉奥纳(Delia Baraona)喜结连理。1951年,发生了一件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决定意义的事件:他受邀参加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青年和平节。这一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也正好取名帕丝(Paz,西班牙语,意为“和平”)。万图勒越来越频繁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分子接触,他慢慢认识了许多诗人、雕刻家和画家。几个月后,他参加了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大会,在那里他被公开邀请出访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万图勒到达北京。他一抵达就被东方文化和新的社会形态所吸引。这次短暂的受邀变成了长期居住。除却中间几次离开,他在中国前后待了16年。万图勒与中国高层领导人,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政府委托他很多诸如在 圣地亚哥创建智利—中国文化学院(1953年)之类的事务,这个文化学院帮助万图勒圈子里的人,如萨尔瓦多·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1908年6月26日—1973年9月11日)、巴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与中国建立起了联系。他们二位后来均受邀访问了中国不同地区。他们是第一批见证中国发生巨变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任命万图勒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世界和平运动的秘书长。凭借这一身份,万图勒访问了许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并且在了解了这些地区的革命运动之后,帮助他们在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建立了十分有益的合作关系。
万图勒之所以能够融入中国社会,是因为他自己的家庭也融入了这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他的妻子德里亚·巴拉奥纳也与中国建立了紧密联系,而且她是第一位在北京新创建的外国语学校教授西班牙语的老师。关于这件事情,当时的许多报纸进行了报道。他们的女儿帕丝也与他们一样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和文化交流。初到中国时,帕丝刚满一岁,她的母语就是汉语,这让她可以不必离开自己的父母,毫无语言障碍地进入当地托儿所和小学进行学习。
万图勒与画家齐白石交情匪浅,借由这层关系,他顺利进入北京大学美术学院。他在学院组织学习班,教授年轻人新的绘画技巧,如裸体画等。在这里,他开始将中国水墨加入自己的绘画作品。其中一位年轻的学生就是广军,他继承了万图勒的衣钵,现在是著名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刻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大师:何塞•万图勒(José Venturelli)” 画展的参展者之一。这次画展在政府赞助之下于2016年在北京、南京和上海展出。这次画展反映出中国人对万图勒作品的欣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位重要人物帮助中国与智利建立了联系,1970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作为壁画大师,万图勒的崇高地位在圣地亚哥伦卡市(Renca)国家职业培训学院的壁画中得以展现。
同一年,万图勒开始创作这幅作品,其主题是反映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工业生产工具。在这幅36平方米的巨作上,壁画家刻画了几种不同的能源:水力、煤炭、石油、太阳能和原子能,描绘了青年人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进行培训、学习不同的技能、满足一个正在走向工业化的国家的需求的情景。丙烯的浓烈色彩,以及凸显出来的双手都表现了一个主题:对于万图勒来说,技能培训是这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位于加布里埃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文化中心的题为“智利”的壁画。
1973年智利军事政变之后,万图勒决定从中国移居日内瓦。在这座瑞士城市,他自己对于祖国智利的持续关切表现在作品集《黑色和红色的祖国》(Patria Negra y Roja)中。他还为马德琳大教堂创作彩色玻璃画。但是,万图勒从未忘记中国。他年轻时患上的肺病就是由著名中医针灸师田医生医治的。好几次,都是中国医生将他成功抢救过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们再怎么努力也未能恢复他的呼吸功能。1988年9月17日,在亲朋好友的围绕下,万图勒在北京去世。中国全国人大主席出席了他的葬礼。
今天,新一代的年轻人重新认识了万图勒充满传奇的一生,他们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他留下的艺术和人文遗产,这笔财富跨越了国界,消弭了语言差异。圣地亚哥美术博物馆今年策划了“何塞·万图勒逝世30周年:人文学家、行者”的展览,用来纪念他;墨西哥的迭戈·德·里维拉(Diego de Rivera)壁画博物馆也展出了“扶桑来风:20世纪的墨西哥和中国” 的展览,策展人郑胜天(Shengtian Zheng)和喻瑜(Christina Yu Yu)突出了万图勒的成就,展出了一封由他亲笔写给大卫·西凯罗斯的信。在信中,万图勒请求可以在中国艺术家联盟的申请下展览墨西哥的壁画。在他逝世三十年后,这些艺术家们希望可以再一次展示在万图勒作品中出现的中国。
Texto completo e imágenes de este reportaje en español:
Publicado originalmente en: Revista Instituto Confucio.
Número 51. Volumen VI. Noviembre de 2018.
Ver / descargar el número completo en PDF